綿陽市中醫醫院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紀實系列宣傳④——中醫中藥綻華彩
一枚銀針聯通中西,一縷藥香跨越古今。
在被譽為“中醫之鄉、中藥之庫”的綿陽,人們延續著“信中醫、愛中醫、用中醫”的傳統。近年來,乘著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的東風,綿陽市中醫醫院立足中醫藥自身的優勢特色,在傳承精華、守正創新的基礎上不斷突破,搭建科學便民的快車推動中醫藥可持續發展,讓中醫中藥真正惠及廣大群眾。
傳承發揚 國醫精粹護安康
《黃帝內經》記載:“藏寒生滿病,其治宜灸”。針灸,是華夏民族在長期與疾病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傳統醫療技術,它的起源早于中藥,從最早的砭石為針到銀針、梅花針、電針、紅外針、激光針等,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。
在推動中醫針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的道路上,綿陽市中醫醫院作出了積極探索。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???,針灸科創新探究出了一項項獨具特色的治療方法,如“醒腦開竅針法”治療中風??;芒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;“活血通竅刺灸法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??;杵針治療腦動脈硬化、睡眠障礙等。2015年起,醫院還積極探索建立了“大針灸科主導下的各專業中醫綜合診療模式”,涵蓋預防服務、臨床服務、康復服務和特需服務四大板塊,形成了大針灸科同臨床各專業分工負責,共建共管的運作機制,使中醫綜合治療規范、深度地融合到全院各臨床專業。
自成為全國第二批中醫診療模式創新試點單位以來,醫院各臨床科室積極建立中醫綜合治療室,培訓掌握中醫治療技術,研究制定中醫臨床路徑。目前共開展針灸、推拿、刮痧、熏洗、埋線、蠟療等中醫特色治療技術88項,打造中醫優勢病種63個,實施中醫臨床路徑58個。在“針灸全科化”的推廣運用下,進一步提高了療效、縮短了病程、減輕了負擔,最大限度發揮了中醫綜合治療優勢。
化古為今 中藥制劑更親民
中醫中藥不分家,藥材質量關乎民眾用藥安全。古人云:“制藥如練兵,率未練之兵不能克敵制勝,用未炮之藥難以藥到病除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綿陽市中醫醫院所用的中藥飲片,均依托涪江中藥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精工炮制。該公司年生產700多種臨床常用中藥,從原藥材收購,到凈洗、切片、炮制、精選、包裝等每個環節均按國家GMP要求高標準完成,嚴格保證了飲片品質。
傳承精華不僅包括對古方的搜集、整理和應用,更需要對古方的科學內涵和思維理念進行研究、消化和吸收,并轉化為新的技術成果,既“古為今用”,又“化古為今”。綿陽市中醫醫院根據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總結及科研成果,依托獲得GPP質量認證的制劑中心,研發并生產合劑、酊劑、顆粒劑、膠囊、軟膏、搽劑、散劑等各類制劑32種,使科研成果轉化服務臨床,造?;颊?;同時還創新提供代煎中藥、熬制膏方、免煎顆粒等個性化服務,更好地滿足患者多元化需求。
守傳統醫學之正,創現代科技之新。在發展中醫藥、守護大健康的道路上,綿陽市中醫醫院以醫學之人文情懷,立足患者之所需,積極探索“方便就醫、放心用藥、群眾受益”的新路徑,讓中醫藥這一文化瑰寶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,煥發新的光彩!